2025年以来,在上海市文旅局和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由米优app下载安装官网主办,旅行社分会积极落实,统筹全市优质旅游企业资源,主动构建“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参与、社区协同”的老年旅游服务新模式,推出“乐龄·乐游”银发旅游品牌活动。该品牌由一系列银发旅游主题活动组成,通过产品创新、服务优化、渠道下沉等举措,为银发一族提供安全、舒适、富有文化内涵的出行体验,也为银发旅游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前,该项“乐龄·乐游”银发旅游品牌活动凭借创新的服务模式与显著的实践成效,不仅获得国家民政部官网专题转发,还被民政部社会组织官方杂志首页刊登,成为全国社会组织领域银发旅游服务兼具示范性与引领性的标杆案例。
锚定需求精准发力
以产品创新筑牢活动根基
银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适老与创新。协会以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从线路设计到配套服务,全方位推动产品迭代升级,确保每一条线路都懂老人、适老人、暖老人。
推崇慢旅行、深体验理念,优化行程设计。针对老年群体体力特点与兴趣偏好,协会引导旅游企业摒弃走马观花式的传统线路,采用“慢节奏、少奔波、多体验”的设计理念,于今年4月推出首批17条精品线路,以一车直达串联多景点为特色,主打上海近郊2-3日游,将核心景区、乡村风光、古镇园林等串联起来,日均行程控制在3-4个景点,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让老人深度感受文化内涵。例如,春秋旅游推出的“生态秘境趣味摄影”线路,全程配备专业摄影指导,让老年摄影爱好者在东滩湿地观鸟、西沙湿地赏日落,用镜头捕捉自然之美,充分满足“旅游+爱好”的需求。
深化“旅游+”融合,注入文化内涵。协会推动企业将文化体验作为旅游线路的核心竞争力,深度挖掘上海及周边的历史文脉、非遗民俗、工业文明等资源,让旅游成为老年群体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的载体。中国旅行社总社(上海)有限公司开发的“银发研学营”串联了上海博物馆东馆、天文馆,通过专家讲解与互动实验满足老人对科技与历史的探知需求;上海凌海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开发的“红色工运一日游”带领老人走进奉贤区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以“历史讲解+场景还原”的方式,让老人在重温岁月中传承红色精神。这些设计既贴合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也让旅游成为历史传统与现代传承的重要纽带。
坚持适老化评估,保障安全舒适。协会从行程强度、交通住宿、应急保障等方面对旅游线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三少三多”原则落地见效:少长途跋涉、多分段休憩,少密集打卡、多深度体验,少复杂操作、多贴心服务。例如,上海雨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开发的“六盘水避暑十日游”,采取火车慢游的形式,平均每天安排2-3个景点,全程配备随队医护人员,客房配备防滑垫、紧急呼叫器,在细节之处彰显人文关怀。
在交通保障方面,协会得到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经协调在上海长途客运南站设立“乐龄·乐游”专属检票通道,为老人提供行李寄存、优先安检等服务。上海强生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安心巡游车队”,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门到门”接驳服务,从出发到返程全程守护老人安全。
联动多方资源
以服务升级提升活动效能
银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合作。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构建“全链条、一体化”服务体系,让老人游得安心、玩得舒心。
政企联动,完善政策支撑与基础设施。针对老年人“出行难、报名难”痛点,协会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市民政局,积极推动在各区旅游集散地、文化广场设立“乐龄·乐游”发车点,在条件成熟的点位同步提供线路咨询与报名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规划旅程,有效缓解了跑远路、耗时间的困扰。
企业协同,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协会在全市筛选出20余家优质旅行社和2家邮轮公司作为“乐龄·乐游”核心服务商,要求企业组建银发旅游专项团队,实现从导游培训到服务流程的全过程标准化。导游需要通过老年心理关怀、应急医疗知识等专项考核,掌握与老人沟通的技巧,包括讲解时放慢语速、放大音量,行程中多提醒休息与饮水等,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及时处置。企业还结合自身优势推出特色服务,如上海锦江旅游控股有限公司提供“吃住行游”一体化品牌服务,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为摄影主题线路配备专业器材,大幅度提升了服务口碑。
社区下沉,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为解决老年群体线上信息获取难、可信度低的问题,协会创新推出“旅游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旅行社深入街道、居委会,将线路手册、咨询服务直接送到老人手中。今年4月以来,协会先后在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静安区江宁路街道、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等开展系列活动。旅行社轮流驻点,通过“一对一咨询+线路推介+现场报名”的方式,让老人“面对面选产品、心贴心解疑惑”。
一位参与活动的阿姨说:“在家门口就能对比线路、咨询细节,还能享受社区专属优惠,真是太贴心了。”据统计,仅5场“旅游服务进社区”活动就吸引了2000余名老人参与,达成报名意向近500人,真正实现了“服务送到家、便利给到人”。
创新推广模式
以多元渠道激发市场活力
优质的银发旅游产品需要高效的推广渠道,才能触达目标群体。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展会联动服务”的方式,构建起全方位推广矩阵,既扩大了“乐龄·乐游”品牌影响力,也让更多老人了解、参与、受益。
借力展会平台,扩大品牌声量。协会抓住上海老博会等重要展会契机,组织企业集中展示银发旅游产品,形成规模效应。在今年6月上海老博会期间,协会组织7家知名旅行社、近100条银发优惠线路集体参展,其中16条上海本地线路享受市民政局20%的专项补贴,性价比优势显著。据统计,展会3天累计吸引老年人咨询超2万人次,达成报名意向8000余人,预计带动营收600余万元,成为协会以展促销的成功实践。
依托基层阵地,实现精准触达。协会联合各区文旅部门与民政部门,充分利用“家门口”的公共服务场所作为推广点: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乐龄·乐游”宣传角,摆放线路手册与海报;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食堂等场所安排志愿者讲解;通过社区宣传平台等渠道发布活动信息。这种嵌入日常的推广方式,让老人在买菜、健身、上课的间隙就能了解旅游资讯,极大提升了信息触达率。
联动媒体传播,塑造品牌形象。协会邀请媒体跟踪报道“乐龄·乐游”活动,通过新闻报道、专题采访等形式,展现线路特色与老人出游风采。“乐龄·乐游”首批线路发团时,上海电视台用镜头记录了351位老人乘坐大巴出发时的欢乐场景;在社区推广活动中,《新民晚报》聚焦老人“家门口选线路”的便利与喜悦,让“老有所乐、乐在旅途”的理念深入人心。
构建长效机制
以规范管理保障活动可持续
协会始终将安全与规范作为银发旅游的生命线,通过强化监督考核、完善应急机制等举措,确保活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强化监督考核,动态优化产品。协会建立多维度监督体系,围绕行程规划、食宿标准、导游服务、安全保障等关键环节,对线路产品实施严格考核,对于不合规线路,责令企业限期整改;连续两次整改未达标,将取消其“乐龄·乐游”合作资格,以刚性约束倒逼服务升级。同时,协会每季度召开一次银发旅游产品优化会,邀请行业主管部门、老年代表、专家学者为企业提建议。如根据首批线路运营情况的反馈意见,第二批线路增加了随队医护配置,延长了景区停留时间。
联动社区资源,构建服务矩阵。协会重视社区参与,搭建了“社区+协会+企业”服务矩阵。社区负责做好信息对接、需求收集和活动预告,将老人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信息反馈给旅行社,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协会负责统筹旅行社,为社区老人提供线路咨询、报名登记、安全宣传等一站式服务,与社区一起建立“售后反馈直通车”,收集老人的旅游体验,作为优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依据,让银发旅游更接地气、更合民意。
完善应急机制,筑牢安全防线。协会积极督促企业完善优化银发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聚焦晕车、突发疾病等老年群体常见情况,倡导企业从机制层面确保老人出行安全,让每一趟旅程都更安心、更暖心。
“乐龄·乐游”系列活动的成功实践,为银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三点核心启示:一是需求导向是前提,只有深入了解老年群体的实际出行需求,才能设计出真正“适老”的产品;二是协同联动是关键,政府、协会、企业、社区各司其职、互补共赢,才能构建起高效的服务体系;三是规范创新是动力,通过合规经营、行业自律筑牢安全底线,通过模式创新提升体验,才能让银发旅游“走得远、走得好”。
协会会长郭丽娟表示,协会将继续从三个方面深化“乐龄·乐游”银发旅游品牌活动,将活动打造成上海老年友好型城市的闪亮名片:一是拓展产品种类,丰富“银发研学”“亲子游”等主题类产品供给,满足银发一族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提供线上服务,在市文旅局推出的城市生活智能体“沪小游”平台上设置“银发康养旅游”专栏,支持信息查询、网上订购等功能;三是扩大社区覆盖,计划年内将社区推广活动延伸至全市中心区域街道,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旅游服务。